
从政府工作报告中,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未来的郑州:比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,着力构建国家内陆高水平开放高地;全面落实黄河国家战略,着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;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,着力提升现代化城市品质,大力建设轨道上的都市,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大力实施“断头路”打通工程,持续推进都市圈协同发展,以及“十四五”时期郑州发展要抓实的“一二三四五”目标路径等。一系列的具体规划和措施,都为郑州的未来发展指引了方向。
优化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,调整现以奖项、论文、职称、头衔为主的模式,增加技能及管理人才的认定通道。例如:针对技能型人才,可以结合专利、技能证书、业绩贡献等进行认定。针对管理型人才,可以结合企业规模、管理范围、业务类型等进行认定;放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名额及认定资格,放宽企业人才职称认定资格,依照其提供业绩贡献、专业、任职经历、专业能力等证明材料,给予对应职称等级。张占武还建议,进一步优化青年人才引进政策,在年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适当放宽毕业后申报人才时间限制,建议调整为来郑工作3年内申报。
创新引才聚才政策机制,探索招才引智有效途径,着力提升引才质量,优化人才成长环境,激发创新创业活力;奔赴全国知名高校集中的城市,大力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及其他高层次、急需紧缺专业人才;提升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水平,提高办事效率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;吸引更多高新企业落户郑州,在税收、研发经费、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“诚意十足”的优惠政策,并保证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连贯性,确保高新企业“来得了、留得住”。
希望党委政府加大对类似活动项目的支持和引导力度,在新闻宣传尤其对外宣传上主动作为,站位全国乃至全球,做好郑州的国际化表达和传播。不仅做好“宏大叙事”,也做好“润物细无声”、不像宣传的宣传。让主流媒体、自媒体、文化团体等与政府各部门联动起来,打好组合拳,唱好多声部,形成合力,构建郑州出彩形象传播链。